想請教音樂平台的讀者們(特別是各位老師),您們在音樂史教學中是如何解釋「Monody」這個詞彙的呢? 最近在查閱資料時,發現國教院樂詞網對這個詞有個令人困惑的詮釋。該詞條提供了三種解釋,其中竟將monody等同於「monophony」,這與我長久以來的教學認知產生了相當大的落差。 基於學術嚴謹性的考量,我決定寫信給相關委員會,希望能釐清這個問題。以下是信件全文,也想藉此機會與大家討論這個議題: 國家教育研究院音樂類審議委員會您好: 來信打擾,敬請見諒。近日檢視樂詞網時,發現「monody」一詞的中文翻譯可能存在學術上的疑慮,謹此提出建議供委員會參考、並建議修正。 現況說明: 目前樂詞網對monody的中文完整名稱為:「單曲調音樂,單旋律音樂{相當於monophony};主曲調音樂,主旋律音樂{相當於homophony};單音樂曲」。其中,將monody詮釋為「單曲調音樂、單旋律音樂(相當於monophony)」,有商榷餘地。 為求客觀,謹引用英美澳加廣泛採用的三本音樂史教科書作為論證討論: 一、Grout等人《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該書第十版第14章(頁300)明確指出:「Galilei was advocating a type of monody, a term used by modern historians to embrace all the styles of accompanied solo singing practiced in the late sixteenth and early seventeenth centuries (as distinct from monophony, which is unaccompanied melody)」。 文中清楚區分monody與monophony的核心差異——monody有伴奏,monophony無伴奏。書末詞彙表對monody提供兩個定義: An accompanied solo song(有伴奏的獨唱曲) The musical texture of solo singing accompanied by one or more instruments(由一或多件樂器伴奏的獨唱音樂織體) 二、Bonds《A History of M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