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標題出現的「混合、交錯、變化/態⋯⋯」等各種拍子名稱考生肯定不陌生。但這些拍子相關的中文翻譯真的很貼切與符合原文嗎?我想尚待釐清之。 首先,我想先從「 asymmetrical meter/irregular meter 」開始正名。 先回想一下,我們最為熟悉的「二、三、四拍」( duple, triple, quadruple meter )表示 不管在單拍或是複拍情境下,音樂都可將一小節設定成兩拍、三拍或四拍做一組、或是一個循環——也就是 音樂以兩拍為單位,即二拍子,以三拍為單位,即三拍子,以此類推。 但是當音樂無法將拍子劃分(整除)二、三、四拍成一組時,理論家們(如Stefan Kostka、Dorothy Payne、Byron Almén、Bruce Benward、Marilyn Saker)在專書中皆稱其「asymmetrical meter」或是「irregular meter」,這些拍號上方的數字通常是「五、七」。 依照「 國家教育研究院樂詞網 」翻譯(下圖),音樂類委員會將 「irregular meter 」 譯作「 變化拍子 」。事實上根據臺灣二、三十年來的坊間教科書與歷屆試題(如95北高第8題)來看,這種5/4、7/8拍他們都稱其「混合拍子」,因此這邊開始出現翻譯上的模糊與出入,埋下隱患。 隨後,樂詞網提供 「 irregular meter 」的名詞釋義 (下圖),將此原文多給了「不規則拍子」與「不對稱拍子」的中譯,也進行細部說明。對我來說,「不規則與不對稱」非常吻合英文原意。 由此可見, 常見的5拍或7拍,例如5/8、7/8、5/4、7/4等,很明顯需將它們理解成:「變化拍子」、「不對稱拍子」以及「 不規則拍子 」 ,而非「混合拍子」。 接著,若一首樂曲進行「快速交替拍號/子」,我們應該稱之? 從111南高聯補考第2題來看(下圖),命題方給出「變態拍子」之解答。相同地,過去三十年來的臺灣坊間教科書都稱這種 快速交替拍號的狀態為「變態」、或是「變化」拍,但它真的符合原文嗎? 我們熟知作曲家會在音樂進行中快速變換拍號、幾小節內拍號就有可能產生豐富的遞變,打破音樂原有穩定的規律感, Stefan Kostka、Dorothy Payne將這個手法稱為 「changing meter」; Byron Almén、 Bruce Benward